沙田硫化氫奪命工業意外兩死兩傷,究竟甚麼原因導致此類意外一次又一次發生 2024-04-24
發生沼氣中毒事件已不止一次,相信無人想這些悲劇發生,而不幸的是,就在過去週一,沼氣中毒事件又再一次重演!沙田源禾遊樂場深宵時份進行渠務工程期間,發生工業意外造成兩死兩傷。在此,香港工程網與大家一起分析在密閉空間工作需要注意的地方,以及政府相關指引,希望可以一個傳一個,加強大家對這類工作的基本安全知識。
請先看有關報道:
沙田源禾遊樂場周一(2024年4月22日)深宵時份發生奪命工業意外,有工人在進行原本毋須進入沙井的渠務工程期間,被發現在沙井內暈倒,最終導致兩死兩傷。沙田警區重案組、勞工處、渠務署仍在調查事件成因及經過。《香港01》接獲消息人士透露,指其中一名死者、34歲的李凱威「阿威」,其實本來沒有進入沙井,惟他發現年僅26歲的姓郭同事「阿賢」暈倒井內,遂落井救人,最終喪生。至於兩名傷者則是發現阿威與阿賢在井內昏迷,嘗試救人期間亦吸入硫化氫不適送院,據悉其中一人更曾在井內碰到阿威的手,惜最終無力將他救起。案件列作「工業意外」處理。
渠務署署長莫永昌表示,兩名死者由負責沙田區維修及建造工程定期合約的分判商所聘用,4名工人於沙田源禾遊樂場進行污水渠清洗工程,按擬定的工作程序,工人會從沙井外引入高壓水喉進行清洗,而無需進入沙井內工作。
翻查資料,在2023年9月也曾發生過類似意外,當時有兩名工人在柯士甸道西地盤被發現疑吸入沼氣死亡。

救護員為其中一名昏迷傷者進行心外壓。(李家傑攝)

(圖片取自香港01網站)
【香港01新聞報道】
同類事件不止一次發生,社會各界責任誰屬呢?誰又能避免意外再次發生呢?筆者在此與大家一起分析事件。
造成今次意外的硫化氫是甚麼?萬一不幸中毒身體有何先兆?
沼氣是一種混合氣體,主要成分有硫化氫、一氧化碳及甲烷,硫化氫是一種可致命的氣體,其獨特的“臭蛋味”在非常低的濃度便可察覺。在濃度超過 百萬分之 100 時,硫化氫會使嗅覺麻痹。即使在較低的濃度,硫化氫亦可影響嗅覺神經, 使工人無法察覺濃度的變化,吸入硫化氫後,輕則頭痛、頭暈、噁心嘔吐,重則昏迷、體溫升高、脈搏加快、呼吸急促,大小便失禁。因此,藉氣味探測硫化氫的存在是非常危險的做法。此外,由於管道系統內通常有污水存積,當工人因吸入硫化氫而暈倒,就算水位低,也很容易溺斃。

(密閉空間內的組合式氣體(沼氣)分佈圖,圖片取自勞工署網站)
萬一不幸中毒或氣體偵測儀器顯示有毒氣體超標情況,應如何應對
導致渠務工程氣體中毒的原因不外乎5種:
1、工人安全意識不足


2、不適當的救援

3、不適當地進行地底喉管工作

4、沒有進行連續性空氣監測

5、前線的安全管理及監督不足

如何作出有效預防才能讓工人生命免受威脅?
1、正確使用空氣監測儀器,分分鐘救你一命!

2、緊急應變計劃

1. 東主或承建商應預先找出所有可能發生的緊急事故,評估其效應和影響,並制訂緊急應變計劃。包括:
3、警報及通訊系統
1. 東主或承建商須提供足夠而有效的聽覺及視覺警報器 ( 懶人鐘 ) 及通訊系統,讓每位須進入密閉空間的工人佩帶懶人鐘,以防一旦在密閉空間內暈倒時,可發出視覺與聽覺警號, 讓在外的候命人員可立即得知並安排救援。
2. 候命人員須與密閉空間內的核准工人保持聯絡,並須經常提醒在密閉空間內工作的工人對該空間內任何環境變化保持警覺。如監測儀器發出警號或出現任何其他危險跡象時,候命人員必須立即協助有關工人依照緊急程序撤離該空間。
3. 儘管發生緊急事故,候命人員及安全督導人員也不應進入密閉空間,他們應留駐在密閉空間外,並召喚緊急救援隊及公共緊急服務(即警方及消防)的協助。當救援人員和公共緊急服務到場時,候命人員及安全督導人員須即時向他們簡述該宗緊急事故的相關情況,以迅速協助救援。
電話訪問,一起關注
為此,我們請來專營電子測試儀器研發及生產商MEET負責人周先生進行電話訪問,對於今次事件,周先生表示,氣體探測器在密閉空間工作時起到提醒作用,一旦偵測到有毒氣體超標,探測器會發出警號,此時工人應要撤離現場。傳統氣體探測器只能偵測特定一種氣體,因此,工人工作時要配戴至少4個分別偵測4種氣體的探測器在身上,特別要留意,這類探測器上面的探頭屬於消耗品,探頭一旦暴露在空氣中,敏感程度將會隨時間逐漸降低,大約1-2年就必須由專業檢測人員為探測器做測試,確保運作正常。現在,市面上已有電子氣體探測器,比起傳統氣體探測器,新型氣體探測器可同時偵測多種氣體,使用壽命亦得以延長,更值得一提,新型儀器帶有無線連接功能,在8-10呎範圍內,經藍牙遙距傳送實時數據至手機/平板,大大加強工作安全性。最後,周先生再提醒,工友們不要「搵命博」,多了解工作環境的注意事項,加強安全意識,而僱主及承建商有責任為工友提供相關安全資訊及評估,再作出適切的援助。

(MEET品牌 有毒氣體探測器,圖片由MEET提供)
文章最後,筆者為今次事件的死傷者感到心痛難過,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希望他們的家人朋友可以及早走出傷痛,堅強地活下去。對於今次事件,責任誰屬,相信社會各界都會有不同聲音,我們只祈望有關持份者日後可對渠務工程等密閉空間工作安全加強宣傳、教育,提升大家的安全意識,而工人亦有責任嚴格遵守僱主/承建商給出的安全指引,畢竟,這些指引都是用好多時間、心機及前期準備功夫得出來的,為的只是保障工人們的安全。
香港工程網會繼續留意工程界發生的大小事,同大家共同探討事件。如果您都有工程界資訊想表達,歡迎聯絡香港工程網,電話專線 / WhatsApp:2796 0881
訪問公司:美特 (公司專頁:https://www.5metal.com.hk/meetintl )
請先看有關報道:
沙田源禾遊樂場周一(2024年4月22日)深宵時份發生奪命工業意外,有工人在進行原本毋須進入沙井的渠務工程期間,被發現在沙井內暈倒,最終導致兩死兩傷。沙田警區重案組、勞工處、渠務署仍在調查事件成因及經過。《香港01》接獲消息人士透露,指其中一名死者、34歲的李凱威「阿威」,其實本來沒有進入沙井,惟他發現年僅26歲的姓郭同事「阿賢」暈倒井內,遂落井救人,最終喪生。至於兩名傷者則是發現阿威與阿賢在井內昏迷,嘗試救人期間亦吸入硫化氫不適送院,據悉其中一人更曾在井內碰到阿威的手,惜最終無力將他救起。案件列作「工業意外」處理。
渠務署署長莫永昌表示,兩名死者由負責沙田區維修及建造工程定期合約的分判商所聘用,4名工人於沙田源禾遊樂場進行污水渠清洗工程,按擬定的工作程序,工人會從沙井外引入高壓水喉進行清洗,而無需進入沙井內工作。
翻查資料,在2023年9月也曾發生過類似意外,當時有兩名工人在柯士甸道西地盤被發現疑吸入沼氣死亡。

救護員為其中一名昏迷傷者進行心外壓。(李家傑攝)

(圖片取自香港01網站)
【香港01新聞報道】
同類事件不止一次發生,社會各界責任誰屬呢?誰又能避免意外再次發生呢?筆者在此與大家一起分析事件。
造成今次意外的硫化氫是甚麼?萬一不幸中毒身體有何先兆?
沼氣是一種混合氣體,主要成分有硫化氫、一氧化碳及甲烷,硫化氫是一種可致命的氣體,其獨特的“臭蛋味”在非常低的濃度便可察覺。在濃度超過 百萬分之 100 時,硫化氫會使嗅覺麻痹。即使在較低的濃度,硫化氫亦可影響嗅覺神經, 使工人無法察覺濃度的變化,吸入硫化氫後,輕則頭痛、頭暈、噁心嘔吐,重則昏迷、體溫升高、脈搏加快、呼吸急促,大小便失禁。因此,藉氣味探測硫化氫的存在是非常危險的做法。此外,由於管道系統內通常有污水存積,當工人因吸入硫化氫而暈倒,就算水位低,也很容易溺斃。

(密閉空間內的組合式氣體(沼氣)分佈圖,圖片取自勞工署網站)
萬一不幸中毒或氣體偵測儀器顯示有毒氣體超標情況,應如何應對
(1) 如有跡象顯示工人的安全及健康可能受到威脅,立即依照緊急程序撤離管道系統。
(2) 如發生意外,立即召喚候命緊急救援隊及公共緊急服務 ( 即警方和消防 ) 和執行緊急應變計劃。
(3) 遇有意外,切勿在沒有配備任何拯救裝備及缺乏其他救援人員支援的情況下,進入密閉空間進行搶救。
你要知!勞工署預防渠務工程氣體中毒的安全與健康指引如下:
導致渠務工程氣體中毒的原因不外乎5種:
1、工人安全意識不足


2、不適當的救援

3、不適當地進行地底喉管工作

4、沒有進行連續性空氣監測

5、前線的安全管理及監督不足

如何作出有效預防才能讓工人生命免受威脅?
1、正確使用空氣監測儀器,分分鐘救你一命!

◆ 只有經妥善保養及適當校準的儀器才可用於進行空氣測試。非科學的方法,例如點火投井、觀察沙井內是否有生物或沙井的顏色等,均不可靠。
◆ 配備多種感測器的氣體檢測儀最常見的設計是可顯示氧氣、易燃氣體、硫化氫及一氧化碳的讀數。不過,絕不可假設渠道內只有這幾種有害氣體。如渠道內可能有其他有害氣體(例如氯氣),必須使用不同的或額外的空氣檢測儀器來進行測試。
◆ 使用空氣檢測儀器前,應先依照生產商的指示測試儀器是否正常運作,即進行功能或沖擊測試。
◆ 儘可能使用置於渠外的直讀式儀器,以連接的遙距探頭及取樣喉管測試渠道內的空氣。
◆ 應先在測試人員身處的工作位置周圍進行空氣測試,以確保測試人員在進行空氣檢測期間的安全及健康。
◆ 一般而言,應先測試氧氣含量。因為有些氣體檢測器需有氧氣才能正常操作。如氧氣不足,會得出不可靠的讀數。如發現氧氣不足,即使含量可能仍足以維持生命,亦須作進一步調查。
◆ 測試渠道內的空氣應由上而下,從頂部開始測試,最好每隔約 1 米,直至到達密閉空間的底部為止。由於把氣體從探頭抽取至檢測儀器會需要一段時間,所以必須在每個取樣點取樣數分鐘。
◆ 在危險評估內記錄空氣測試的結果,並註明檢測時間和位置。
◆ 如空氣狀況可能有變,必須再進行空氣檢測。
2、緊急應變計劃

1. 東主或承建商應預先找出所有可能發生的緊急事故,評估其效應和影響,並制訂緊急應變計劃。包括:
a) 制訂可能發生的緊急事故的緩急次序;
b) 向相關政府部門和公共緊急服務 ( 警方和消防 ) 報告;
c) 通知所有相關人員;
d) 設定逃生及救援程序及路線;
e) 成立由充足數目並已受訓練的人員組成之候命緊急救援隊;及
f) 提供所需設備和物料 ( 包括如何在緊急應變時正確使用後備認可呼吸器具、安全吊帶
及救生繩、救生圈及安全籃等 )。
2. 制訂緊急應變計劃時,相關人員必須把疏散及拯救工人放在首位,不應只依賴公共緊急服務的協助。b) 向相關政府部門和公共緊急服務 ( 警方和消防 ) 報告;
c) 通知所有相關人員;
d) 設定逃生及救援程序及路線;
e) 成立由充足數目並已受訓練的人員組成之候命緊急救援隊;及
f) 提供所需設備和物料 ( 包括如何在緊急應變時正確使用後備認可呼吸器具、安全吊帶
及救生繩、救生圈及安全籃等 )。
3、警報及通訊系統
1. 東主或承建商須提供足夠而有效的聽覺及視覺警報器 ( 懶人鐘 ) 及通訊系統,讓每位須進入密閉空間的工人佩帶懶人鐘,以防一旦在密閉空間內暈倒時,可發出視覺與聽覺警號, 讓在外的候命人員可立即得知並安排救援。
2. 候命人員須與密閉空間內的核准工人保持聯絡,並須經常提醒在密閉空間內工作的工人對該空間內任何環境變化保持警覺。如監測儀器發出警號或出現任何其他危險跡象時,候命人員必須立即協助有關工人依照緊急程序撤離該空間。
3. 儘管發生緊急事故,候命人員及安全督導人員也不應進入密閉空間,他們應留駐在密閉空間外,並召喚緊急救援隊及公共緊急服務(即警方及消防)的協助。當救援人員和公共緊急服務到場時,候命人員及安全督導人員須即時向他們簡述該宗緊急事故的相關情況,以迅速協助救援。
電話訪問,一起關注
為此,我們請來專營電子測試儀器研發及生產商MEET負責人周先生進行電話訪問,對於今次事件,周先生表示,氣體探測器在密閉空間工作時起到提醒作用,一旦偵測到有毒氣體超標,探測器會發出警號,此時工人應要撤離現場。傳統氣體探測器只能偵測特定一種氣體,因此,工人工作時要配戴至少4個分別偵測4種氣體的探測器在身上,特別要留意,這類探測器上面的探頭屬於消耗品,探頭一旦暴露在空氣中,敏感程度將會隨時間逐漸降低,大約1-2年就必須由專業檢測人員為探測器做測試,確保運作正常。現在,市面上已有電子氣體探測器,比起傳統氣體探測器,新型氣體探測器可同時偵測多種氣體,使用壽命亦得以延長,更值得一提,新型儀器帶有無線連接功能,在8-10呎範圍內,經藍牙遙距傳送實時數據至手機/平板,大大加強工作安全性。最後,周先生再提醒,工友們不要「搵命博」,多了解工作環境的注意事項,加強安全意識,而僱主及承建商有責任為工友提供相關安全資訊及評估,再作出適切的援助。

(MEET品牌 有毒氣體探測器,圖片由MEET提供)
文章最後,筆者為今次事件的死傷者感到心痛難過,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希望他們的家人朋友可以及早走出傷痛,堅強地活下去。對於今次事件,責任誰屬,相信社會各界都會有不同聲音,我們只祈望有關持份者日後可對渠務工程等密閉空間工作安全加強宣傳、教育,提升大家的安全意識,而工人亦有責任嚴格遵守僱主/承建商給出的安全指引,畢竟,這些指引都是用好多時間、心機及前期準備功夫得出來的,為的只是保障工人們的安全。
香港工程網會繼續留意工程界發生的大小事,同大家共同探討事件。如果您都有工程界資訊想表達,歡迎聯絡香港工程網,電話專線 / WhatsApp:2796 0881
訪問公司:美特 (公司專頁:https://www.5metal.com.hk/meetint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