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陳茂波赴美出席貨幣基金組織年會

2025年10月12日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網誌表示,他將會以中國代表團成員身分,到美國華盛頓參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世界銀行集團年會。訪美期間,他會與當地金融機構及基金等、投資者、商會、學者和智庫討論國際金融及貿易形勢與發展,並向他們介紹香港的最新發展與優勢,特別是北部都會區的潛力,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的蓬勃機遇。

 

他強調,香港會鞏固與傳統市場的深厚聯繫,同時開拓新興市場、擴大朋友圈,透過多方面、多層次的交流合作,共同實現更好的發展。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10月12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每年的第四季度,不少國際組織都會舉行年度會議,讓不同地區和經濟體的代表就當前國際金融、商貿及宏觀經濟交流觀察與看法。而不少與會代表亦會借會議期間,進行雙邊和多邊的會面,相互認識和增進彼此間的了解,探索更多合作機會。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世界銀行集團年會將在美國華盛頓舉行,我將以中國代表團成員身分參與會議。這個年會匯聚世界各地財政、金融和經濟相關的官員、中央銀行代表、企業及非政府組織要員和學者,討論一系列當前全球關注的事宜。環球經濟現況與前景、金融、國際貿易、全球供應鏈、氣候變化、數字轉型等都將是會議的議題。

 

每年環球經濟與市場展望均存在不明朗因素,但地緣政治、保護主義、單邊主義、關稅戰、主要經濟體的金融市場情況等,讓人對來年國際市場面對的風險倍感憂慮。即使今年以來環球金融市場整體向好,但國際黃金價格突破歷史新高、部分數字資產價格大幅波動,反映環球市場正加緊配置美元以外的資產,以減低風險。

 

面對揮之不去的國際地緣政經陰霾,我們始終相信溝通對話、坦誠交流,有助消除誤解、增強相互理解,以至建立互信。

 

藉此行到美國,我也會順道與當地金融機構及基金等投資者見面,也會與當地的主要商會、學者和智庫交流。除了就當前國際金融及貿易形勢與發展交流看法,我也會向他們介紹香港的最新發展與優勢,特別是北部都會區的潛力,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的蓬勃機遇,並因應他們關注的課題做些說明。

 

即使國際風雲變幻,香港在「一國兩制」下將一如既往保持自由港的地位,維持簡單低稅制、實行開放、穩定、可預測的經貿政策,繼續歡迎包括美國在內的外商前來投資、發展業務,共享機遇。香港內聯外通、高度國際化、國際資金、機構與人才匯聚的優勢,在當前形勢下更見突出。這裏是一個他們熟悉和友善的營商環境,是一個與國際最佳規則暢順銜接的平台。

 

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發表的《2025年世界投資報告》,去年香港的外來直接投資流入金額高達1,260億美元,上升至全球第三位。去年有近10,000家香港公司的母公司是來自海外及內地,創歷史新高。其中,母公司在美國的香港公司近1,400家,較一年前上升9%。

 

而根據美國當局的數字,今年第二季美國對香港的服務輸出,按年大增超過15%,反映其金融及專業服務在香港的業務顯著增長。

 

事實上,今年以來,香港金融市場暢旺、新股集資活動蓬勃,股市至今上升約30%,為投資者提供了可觀的投資回報。國際投資者在本地股市、債市、外匯和財富管理市場的參與度明顯增加,特別是在新股集資市場,外資基石投資者的參與資金和比例,均創五年新高。

 

同時,粵港澳大灣區的蓬勃發展也是全球投資者不容錯過的機遇。財富管理業務是很好的例子。大灣區屬國家最富裕的地區之一,區內民眾對多元化資產配置興趣濃厚,是香港邁向全球最大跨境資產管理中心的主要驅動力之一。我們樂見不少從事資產及財富管理業務的海外金融機構今年以來都在港增聘人手,以至倍增他們租用的商業樓面,這都反映他們看好其在香港業務的前景。

 

此外,大灣區的創科產業亦正高速發展。隨着區內城市加強創科協作,讓各自的比較優勢更充分發揮,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等產業獲得了更強的發展動能。這對海外的創科企業來說,確實甚具吸引力。以生物醫藥為例,企業通過設在河套地區深港兩地的臨床試驗機構,將可加快新藥的研發以至推出市場的時間。我們將加速推動在河套地區試行促進人流、資金、貨物和數據流通的舉措,支持更多的創科研發活動。

 

上周我們公布了第五批落戶的重點企業,標誌着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的重點企業夥伴正式突破100家。幾年下來,我們引進的海外企業不斷增加,這次海外企業比例就高達近四成,其中包括三家全球十大醫藥企業,以至人工智能等領域的領軍者。這些企業選擇落戶或擴充香港業務,正是看到可以在區內找到所需的資金、優秀的人才、蓬勃的創科和製造業生態,以至可快速規模化的市場。

 

開放合作、互學互鑑、互利共贏,讓過去數十年全球經濟繁榮穩定發展,這也是不少人對未來發展的共同信念。我們會繼續鞏固跟傳統市場的深厚聯繫,同時開拓更多新興市場、擴大朋友圈,通過多方面、多層次的交流合作,共同實現更好的發展。